首页 > 水产百科 > 正文

  中新网晋中11月25日电 题:从“大学城”到“智创谷”山西晋中着力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作者杨杰英张云

  位于山西智创城NO.4的灵创映画网络科技公司里,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的张鑫和他的团队正在电脑上专注地制作文创动画产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公司营业额已经增长了40%。

  在公司负责人张鑫看来,业务不断增多,说明晋中开放型经济特别是晋中提出打造山西“智创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正在不断扩大。

  “以山西大学城入驻高校和山西农大、山西师大为依托,规划建设核心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创谷’,打造成为极具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关村’。”这是大学城转型蝶变的开始,也是晋中的时代答卷。

  山西大学城现有高校11所、22万在校生,云集了山西省顶级的高等学府,是山西最大的高校聚集区。据统计,11所省属高校中,有22名院士、365名博士后、5700多名教授,22万在校生当中,有1800多名博士、1.6万多名硕士,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

  如何充分挖掘山西大学城这座重要宝藏,把区域内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高校与地方共同发展,一直是晋中市探索的课题。

  “晋中要发挥山西大学城、晋中国家农高区优势,强化科技和人才集聚,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山西给晋中出的考题。

  作为答卷者,晋中市谋篇起笔“智创谷”,下大力支持高校发展、人才培育和师生创业,盘活大学城的人才资源存量、做大增量,让人才资源成为智创谷的硬支撑。通过校校联合、校地联合、校企联合、人人联合,实现学校单一性“创”向全方位“创”、高质量“创”飞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同步构筑教育、文化、环境、产业城市区域生态,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城市定位相互影响,创新活动与科教文化、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气质相互渗透,打造山西省领先的全球创新孵化基地、高新技术落地转化区、创新创业示范区。

  “为打造山西版的‘中关村’,我市对标对表先进经验,学习广州大学城,取经北京中关村,借鉴新加坡裕廊创新区、武汉未来科技城等成功范例,高标准编制规划,进一步推动‘智创谷’形成国际品牌标签、国内顶尖创造,给晋中乃至山西带来全新的科创发展新模式。”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截至目前,山西智创城NO.4已引入培育企业68家,培育省内重点、试点项目企业5家,引进省内外高成长性项目企业10家;金科创新孵化中心已招商落地签约企业130余家,进驻企业80余家。

  在晋中市推进省校合作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与47所省外高校开展合作,落地省校合作项目146个,正在洽谈77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23个。

  推进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以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为载体,推动产教融合、产城融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鼓励和扶持各类高校建设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在校内外布局各类科研平台、科创平台、孵化平台;山西大学城科研创造、智创城科创成果、金科基地孵化产品与实体经济无缝对接;推动市城区“百亿百项”城建工程向山西“智创谷”集中,使山西大学城与百草坡植物园、百里潇河生态产业区、百里龙城区域交相呼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重点领域产业项目加速落地深耕,正不断为“智创谷”高质量发展积聚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

  未来五年,依托山西“智创谷”,晋中市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0个、省级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0个以上,立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项。全市储备和集聚百名高端领军人才、千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万名青年优秀人才,培育和引进各类创新团队50个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从“大学城”到“智创谷”,激活“智创谷”这一动力源,向创新生态要活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曾经缔造“汇通天下”“海内最富”的山西晋中,正在驱动人才“强引擎”、激发创新“加速度”。(完) 【编辑:陈文韬】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